成果展示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正文

“思政”融入课程 价值引领“创新”

发布时间:2022-09-02点击数:

——《创新设计训练》课程思政探索实践

编者按: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育人水平,关键看教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才能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构筑育人大格局。日前,山东大学召开了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专题会议,明确了部署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工作的要求。现选取刊发部分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课程思政工作经验做法,期望广大教师从中获得启发借鉴,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意识,增强课程育人实效。

“思政”融入课程 价值引领“创新”

——《创新设计训练》课程思政探索实践

“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在《创新设计训练》实践课上,机械工程学院教师李建勇引用《朱子语类》中的经典语句分享了创新创业路上应具备的思想素质,把学生们代入了创新+文学的海洋。

《创新设计训练》是机械工程学院第一批立项建设的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建设团队依托国家重点学科特色和优势,努力加强专业课课程思政主阵地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主动投身装备制造业,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意识转换,是必要前提。《创新设计训练》课程思政改革伊始,教学团队部分成员一时无法扭转之前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任务完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的认识,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关系不是特别密切。此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责问题上,也还认为主要由辅导员、班主任、党团组织或思政理论课教师来承担,专业课程教师只能起到微弱的辅助作用。基于此,团队设计以课程建设为平台,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实现不同学科间育人价值的连接,以课堂内外的互通和多学科教师与行政管理者的联动,推进“三全育人”。

教师队伍,核心保障。教学团队首先对课堂是开展思政教育主阵地、主渠道这一认知达成了共识,意识到课堂育人效果的关键取决于团队成员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教师必须自觉树立牢固的育人意识。此外,专业课教师也不能只传授知识与能力,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融入专业课程的日常教学。在教师个人修养方面,除了在教学中实现课程建设与思政育人的有效结合,还要通过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增强思政育人的亲和力、说服力。

资源挖掘,重要基础。所有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资源。教学团队不断发掘学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育人资源,在《创新设计训练》课程教学中发掘出创新意识、工匠精神、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爱国情怀等思政元素,并挖掘了大量相关案例素材作为课程思政的资源,根据课程原来的内容体系和课程进度安排,结合课程性质特点,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成效体现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如何有机融合思政元素进行了系统研讨,探索找到“课程”和“思政”的契合点,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考核评价,关键环节。专业课程同时应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进行考核,无考核的教学效果如无果之树,因而《创新设计训练》课程对学生思政教育进行了具体量化考核。《创新设计训练》的成绩是这样分布的:课程总成绩=结课项目答辩×60%+作业×30%+出勤率×10%。团队在结课项目答辩和作业的考核中有意识增加了对法治素养和学术道德的评估考核,通过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文献整理、论文写作等方式,着重考核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是否知法懂法,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工程技术观和价值观,是否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

经过不断建设发展,《创新设计训练》课程2018年荣获山东大学优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二等奖,2019年荣获山东大学优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一等奖。2019年春季学期,《创新设计训练》的7组学生课程项目全部获得学校科技创新基金立项。2018年秋季、2019年春季学期,《创新设计训练》的学生课程项目获得第七届山东省机器人大赛一等奖1项,山东大学第十四届(2019年)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奖14项。近两年,课程建设团队获得山东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4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项。课程建设团队建构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与教学体系,确立了“追求实效”和“有效融合”的新型价值理念,这为今后促进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进一步融合提供了有借鉴推广价值的实践经验。

【供稿单位:机械学院 本科生院 作者:李建勇 朱征军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刘婷婷 】